發表文章

目前顯示的是 12月, 2017的文章

【論壇投稿】民主台灣,共產健保?醫界無力作功德 (蘋果日報)

民主台灣,共產健保?醫界無力作功德 拜讀貴報今年 12 月 19 日健保署長李伯璋先生「 資源用於刀口健保責無旁貸 」一文,深刻感受文詞懇切。 健保要求醫療必須網路上傳治療診斷、診察檢驗、使用藥物技術等等,藉以核發報酬。所得資料即是「健保資料庫」。每年預估「健保總額預算」,每三個月統計醫療支出費用,換成「健保點值」等比例打折,付給醫療人員。 大鍋飯健保,就這一鍋。如何吃得飽、甚至吃得多? 輕症儘量嚴重看待,申請給付才多。輕症重症就算似病非病,都看都治,數量才大。有飯票 ( 健保卡 ) 就有飯,台灣人中國人外國人,誰不想盡辦法來拿飯票? 不是醫療愛作無謂檢查,不是民眾愛上醫院看病,全出自人性對「限量」的恐懼與貪婪。 身體健康,人人有責。「商業醫療保險」,責任回歸個人,保障供應交給自由市場決定、相互制衡。「商業醫療責任險」,承擔醫療行為無法避免的損害風險,由醫療從業人員、醫院、病患自身,共同分擔。是時代趨勢,也符合人性。 預防疾病,勝於治療。「人民公社」的台灣健保,讓醫療人員與全民均貧。血汗醫療,無力再作功德。偏盲大數據,看不到真相。唯有回歸人性,教導民眾為自己健康負責,負擔必要費用,國家則補強弱勢群眾醫療。保大不保小,落實社區醫療、分級醫療,才是台灣健保永續之道。 (已刊登: 民主台灣,共產健保?醫界無力作功德 )

【論壇投稿】回應健保署長:不節流卻對醫療榨汁?

回應健保署長:不節流卻對醫療榨汁? 拜讀貴報昨日自由廣場李伯璋先生「 談健保財務 」一文,對健保虧損,認為「唯有從控制不必要的檢驗檢查及用藥來著手」。身為全民健保最高首長,如此思維,我深感驚恐且不解。這無異向苦勞二十餘年的醫療人員與製藥相關企業,再加猛力限縮榨汁,扣下血汗成本與勞資來補財務缺口。 即使一般民眾都知道,全民健保二十餘年,台灣醫療品質世界知名且先進,醫療費用卻低廉到不可思議。並非社會福利財源強大,並非稅負加重人民保健的支出。而是以「全民健保」名目,綁縛台灣醫療相關產業,由國家控管收入與服務。 尤其血汗的,發明「總額預算」、「浮動點值」、「醫療評鑑」、「事後審查核刪」,無所不用其極,剋扣醫療人員的勞務所得。美其名「共體時艱」(更白話的,「做功德」)。醫療人員付出勞務和專業,政府配給的是核扣後的「點值」,再打折計算為現金。每個月打幾折甚至無法預期。健保行政人員的薪水、年終,可從來沒少給過。 診察疾病,充滿未知不確定,人體隨時在變化。檢驗檢查和用藥,都是基於醫療專業做出的處置。任何處置,都不會是「不必要的」。甚至就是因為跳脫常規的處置和檢查,才得以發現新的致病來源,新的治療手段。 全民健保二十餘年,不論輕重症都保,還不斷將昂貴醫療納入給付。不只全民皆保,已經「全球皆保」。欠保催繳困難,少額金錢就可復保。外國人、長期旅外甚至歸化他國的民眾,有病就回台健保就醫,眾所皆知。醫療人員長期剋扣勞務所得,人才大量流失,醫美不醫病。第一線工作人員身心俱疲,過度勞累,導致不必要的醫療失誤。處處防禦醫療,只看小病不碰大病,診所迴避風險只看感冒,民眾求醫無門只能擠爆各大醫院的急診與門診。這些都是健保財務缺口的重要原因。 無法開源,不能節流,只拿行善助人為己任的醫療藥品相關人員來不斷榨汁。醫療需要人才,人才需要求生存。壓榨醫療,不是有效管理,無法解決問題,只是讓全民的衛生福利,更向地獄推進一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