【論壇投稿】產科醫心聲:生產處處風險 我們是保護者不是仇人
產科醫心聲:生產處處風險 我們是保護者不是仇人
蕭勝明/基層診所開業醫師
元月16日,臉書或部分新聞媒體,登出剖腹產新生兒被剖傷的病案,頭皮長達17公分傷口,怵目驚心。所幸馬上處理縫合,回復良好。這是2015年的報告,經臉書醫療社團轉貼,竟以奇聞異事呈現。
無獨有偶,今日《蘋果日報》亦刊出「剖腹產劃傷新生兒右臉頰 醫師賠65萬元和解」新聞。原因是造成 0.2 公分臉部傷口。身為醫療人員,對背後「醫好應該、醫壞要賠」心態,感到十分難過。
母親懷胎十月,迎接新生命到來,何等神奇喜悅。這段時間,處處風險。不論母親或胎兒,隨時可能因為感染、意外、生活習慣,甚至不明原因,發生先兆流產、早期破水生產、胎盤剝離等等病況。這些,都不是可預期。更不是醫療所造成的。
產科醫師基於專業,監控且守護媽媽與胎兒。衛教所需的孕期知識,提醒什麼徵象必須隨時返診評估,甚至緊急處理。狀況發生,更是分秒必爭,靠多年經驗與專業,決策應變,否則隨時可能一屍兩命。生產造成的意外傷害,更無法事前預知或絕對可以避免。
產科醫師幾乎都是住在醫院附近,有必要時甚至24小時醫院待命,隨時準備接生。驅動他們的,是責任心與使命感,絕不是、更不應是,「生得不好就會被告到死」的恐懼。
日劇《產科醫鴻鳥》,去年播完第二季,充分顯現產科醫師面臨生產疾病時的壓力,順產後的成就感與喜悅。
不止產科醫,所有醫療人員面臨疾病,是患者共同打擊疾病的戰友,不是敵人,更不是疾病傷害後的替死鬼。如果民眾都把醫療當服務,醫療人員視作仇人,在防衛醫療心態下,沒有人願意積極救治病患。這絕非全民之福。
蕭勝明/基層診所開業醫師
元月16日,臉書或部分新聞媒體,登出剖腹產新生兒被剖傷的病案,頭皮長達17公分傷口,怵目驚心。所幸馬上處理縫合,回復良好。這是2015年的報告,經臉書醫療社團轉貼,竟以奇聞異事呈現。
無獨有偶,今日《蘋果日報》亦刊出「剖腹產劃傷新生兒右臉頰 醫師賠65萬元和解」新聞。原因是造成 0.2 公分臉部傷口。身為醫療人員,對背後「醫好應該、醫壞要賠」心態,感到十分難過。
母親懷胎十月,迎接新生命到來,何等神奇喜悅。這段時間,處處風險。不論母親或胎兒,隨時可能因為感染、意外、生活習慣,甚至不明原因,發生先兆流產、早期破水生產、胎盤剝離等等病況。這些,都不是可預期。更不是醫療所造成的。
產科醫師基於專業,監控且守護媽媽與胎兒。衛教所需的孕期知識,提醒什麼徵象必須隨時返診評估,甚至緊急處理。狀況發生,更是分秒必爭,靠多年經驗與專業,決策應變,否則隨時可能一屍兩命。生產造成的意外傷害,更無法事前預知或絕對可以避免。
產科醫師幾乎都是住在醫院附近,有必要時甚至24小時醫院待命,隨時準備接生。驅動他們的,是責任心與使命感,絕不是、更不應是,「生得不好就會被告到死」的恐懼。
日劇《產科醫鴻鳥》,去年播完第二季,充分顯現產科醫師面臨生產疾病時的壓力,順產後的成就感與喜悅。
不止產科醫,所有醫療人員面臨疾病,是患者共同打擊疾病的戰友,不是敵人,更不是疾病傷害後的替死鬼。如果民眾都把醫療當服務,醫療人員視作仇人,在防衛醫療心態下,沒有人願意積極救治病患。這絕非全民之福。
留言
張貼留言